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沈忠厚院士:一辈子向下钻探,让我国石油开采

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14: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这是1998年沈忠厚70诞辰时,原石油大学校长杨光华先生为其所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这是1998年沈忠厚70诞辰时,原石油大学校长杨光华先生为其所作的题词。这句题词,高度概括和赞誉了沈忠厚的人生追求和学术风范。

作为我国杰出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奠基人、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长期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将射流技术与石油钻井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新领域。他的科研成果助力我国石油开采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志之所在,金石为开

1928年2月,沈忠厚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的一个小村寨。1947年,一心求学的沈忠厚搭乘乡人运送桐油的货车赴重庆投考重庆大学。大竹到重庆的距离不算远,只有两百多公里,但由于当时道路崎岖,一路翻山越岭,货车中途还出了故障,整整走了四天他们才到达重庆。

在报考专业时,沈忠厚选择了矿冶专业。多年后记者采访问及原因,他说:“当时的中国虽然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一直缺少科学开发这些资源的专业人才。学习矿冶专业能够为国家找到丰富的矿藏,为中国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47年9月,19岁的沈忠厚开始了大学生活。重庆大学十分重视英语学习,无论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测试,完全使用英文的情况十分常见。沈忠厚入大学前在补习班打下的英语基础远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英文文章,在紧张的课程之余甚至背完了整本英文原版的《鲁宾逊漂流记》。

1951年,沈忠厚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自此,他开始了长达六十余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

探索无止,奇技始出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正着手恢复与发展国内的石油工业,大批人员与技术装备相继被调往甘肃玉门油矿,“石油会战”即将拉开帷幕。

1951年10月,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之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沈忠厚接受学校安排,前往玉门油矿实习一年。

在油矿实习的一年里,沈忠厚同油矿工人们共同劳动,互相学习,并在玉门油矿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石油钻井施工的实际操作。

彼时玉门油矿使用的是国外进口的旋转钻机,采用的是旋转钻井法,即使用动力带动钻头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对地下岩石进行破碎,同时循环钻井液,将岩屑带到地面并对井筒内部进行清洁。这种方法属于现代钻井方法,较之前我国使用的人力冲击钻、机械顿钻等有着质的提升,不仅钻的更深而且效率更高,同时兼顾破碎岩体与清洁井道。

经过观察与研究,细心的沈忠厚发现钻头是整套钻探设备中技术最为先进,价格最为昂贵的部分,是钻井作业的关键所在,钻井的深度和效率,钻机的钻速和寿命都与钻头的强度息息相关。这一刻,改进钻头的思想火花在年轻的沈忠厚脑海中闪烁。

在玉门油矿实习的一年里,沈忠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与人生经验,还结识了“铁人”王进喜、我国最早的石油钻井专家周世尧等一批甘于奉献的先进人物,为他后来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回到重庆大学不久,沈忠厚被派到北京石油学院进修,进而调入北京石油学院,并参与了之后的四川“川中会战”,东北“大庆会战”等多次石油会战。

1961年沈忠厚参加大庆会战时,又同老友“铁人”王进喜相遇,此时的王进喜已经是一名劳动标兵,两人时常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沈忠厚也听闻了更多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在感慨于“铁人”那坚定意志与高尚品格的同时,沈忠厚也下决心要向他学习。

在参加大庆会战时,沈忠厚不仅亲自参与石油钻探的各项工作,还将课堂搬到了井口,结合油田工程实践来为学生们讲解石油工业的技术知识。

当时的现场条件十分艰苦,气温有时达到零下40多度,但沈忠厚一直坚持亲自到现场采集数据资料,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实践课程。

在整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沈忠厚始终活跃在油田与课堂里,为新中国石油工业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改进钻头的想法更加坚定地扎根在他的心底。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zonghexinwen/2021/0616/1072.html



上一篇:Ameco在第三届中国民航互联飞机大会上获工程技术
下一篇:地质技术先行先试 服务黄河国家战略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稿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编辑部|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版面费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