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设立

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17: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批准了经专家评估、优化整合后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并发布了相应的统一标识。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等77个重点实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批准了经专家评估、优化整合后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并发布了相应的统一标识。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等77个重点实验室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36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进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

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序号20)由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主管,依托单位为东海监测中心、东海预报中心、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使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统一标识。

东海局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科技处副处长叶属峰介绍说,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主管的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经专家评估和优化调整设立的。该重点实验室将重点围绕履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凝练相关学科领域关键科学理论和核心技术,聚焦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难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共建单位)主管单位1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5 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6 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7 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8 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9 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10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1 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2 多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13 航空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4 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15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16 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长安大学 17 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8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19 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20 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21 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22 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归口管理 23 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4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5 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26 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自然资源部法律事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7 测绘科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8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南京大学、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29 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30 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31 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32 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3 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4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35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6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7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8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39 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40 航空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41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42 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3 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44 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 北京建筑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45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46 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47 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48 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49 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50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51 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上海市测绘院 52 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长安大学、南京大学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53 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 54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55 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省航测遥感院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56 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57 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58 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海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59 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大学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60 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 61 时空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62 稀土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63 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4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65 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6 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湖北省基础地理中心 67 极地测绘科学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劳动服务管理中心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68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69 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大学 70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州市华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71 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72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73 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74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75 三江成矿作用及资源勘查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昆明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云南大学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76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 77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长安大学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zonghexinwen/2020/0901/468.html



上一篇:地理位置好,分数还不高,这2所大学部分省份高
下一篇:没有了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稿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编辑部|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版面费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