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征[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收[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数[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栏[05/19]
-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刊[05/19]
全国人大代表钮新强:“引江补汉”工程已具备(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其中,坝下方案工程区处于中国第二阶梯东缘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属大巴山系东段以及秦岭山系东南余脉,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最高
其中,坝下方案工程区处于中国第二阶梯东缘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属大巴山系东段以及秦岭山系东南余脉,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米,区内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三峡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广泛分布。工程区软质岩及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这些因素都给线路选择带来了极大挑战。另外,引江补汉工程全程采用隧洞输水,长195千米,隧洞开挖断面13米,是国内规划中的综合规模最大的引调水隧洞工程。
为此,长江设计集团抽调精英组成项目部,上千位工程师在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采用航测、常规钻探、复合定向钻探、大地电磁等传统加高科技手段,对工程区80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上海市面积进行了全面“体检”,找到了最佳线路通道,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极易导致隧洞灾害的强岩溶区和规模巨大断裂带。线路布置得到了钱七虎等业内知名院士专家的认可。
新京报: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对于北方受水区来说有何意义?
钮新强:2021年12月,长江设计集团编制完成了《引江补汉工程输水总干线出口段(K189+226~K194+786)初步设计报告》以及施工图纸,已为开工做好了技术准备。施工总工期9年,现在已具备了尽快开工的条件。
工程实施后,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已建工程输水潜力,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可从原设计的95亿立方米提高到115亿立方米,解决今后一段时期内受水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并为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创造条件。此外,工程实施后还将增加引汉济渭调水量、改善鄂西丘陵地区水资源条件。
城市防洪排涝: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建设城市防涝工程体系
新京报:去年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严重水情,部分中小型水库出现溃坝。针对中小型水库的管理,你有何建议?
钮新强:首先我认为应该提升中小型水库防洪标准。引入风险评估技术,根据水库所在流域位置和坝型、坝高、库容,以及水库失事可能对下游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灾害后果,评估水库风险等级,复核水库洪水标准,提高高风险等级中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
同时,对全国中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开展专项普查,识别高风险等级的中小型水库,建立名录数据库,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开展抽查评估。
此外,建议国家增列专项经费,考虑轻重缓急及经济能力,分区域、分批次提高高风险等级中小型水库防洪能力,保障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加强大坝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洪水预报预警、中小型水库安全感知等非工程措施与除险加固工程措施的大坝安全保障技术创新。
新京报: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你认为有哪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
钮新强:我们应该科学协调水利防洪排涝与市政治涝标准的衔接。从设计降雨、水文计算等方面,加强城市外部河湖与内河、排洪沟、桥涵、水闸、排水管网等在水位标高、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衔接,科学协调城市排涝与流域防洪的标准衔接关系。
另外要协调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关系,系统构建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加固城市防洪封闭圈堤防,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都市圈发展规划,谋划构建城市群大防洪保护圈;对位于蓄滞洪区、洲滩民垸附近的城市,应充分协调流域行蓄洪空间与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关系,强化洪水风险空间管控,实现流域防洪安保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同时,应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建设城市防涝工程体系。老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同步推进排水工程提标和雨污分流改造;新城区应统筹市政排水工程与桥隧、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在协调涝水蓄滞与外排、汇集与外排等关系基础上,合理增设扩容排涝泵站。对于建设密度大且管网改造难度大、代价高的城区,宜探索构建以深层排水隧洞为骨干,辅以表、浅层治涝工程措施的立体治涝工程体系。
再者要强化预报预警和避灾意识,提高极端气候发生时的城市降雨预报水平,构建“降雨产流-地表径流-管网汇流-泵站外排-河渠下泄”的一体化城市雨洪模型,超前预警受灾区域,提前采取防御和转移措施,降低对人民财产的威胁。
组建研发平台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新京报:近年来,为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地,你牵头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和省部级研发平台,该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zonghexinwen/2022/0315/1490.html
上一篇:专访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探月目光为何
下一篇:空间站继续建探月工程“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