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坚守航空报国初心 践行

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13: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深度融入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5+1”现代工业体系和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

自“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深度融入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5+1”现代工业体系和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和任务。

紧跟航空尖端军事装备制造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一是根据尖端战机需要设置新专业。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先后开设数控技术、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航空材料精密成形技术、发动机装试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二是根据航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围绕航空全产业链,初步构建了覆盖“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产业技术链需要的专业集群,全校50%以上的专业直接服务航空产业链。

紧贴航空尖端军事装备保障需要,培育航空技术士官培养基地

一是军地协同建设航空尖端军事装备保障专业。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学校,先后与空军、海军和武警部队联合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二是军地协同创新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与空军、海军和武警部队分别建立军地分段(“2.5+0.5”)的“双主体、五共同”军地协同育人模式。三是军地协同落实军人育训政策。完善士官生军政素养培养方法和措施,编写《士官生军政基本技能与考核大纲》。

紧扣四川“5+1”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产教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组建航空职教集团。在“西南航空产教联盟”基础上改组成立由全国54家航空企事业单位和军队院校参加的“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二是成立汽车产教联盟、无人机产业联盟。联合成都市经信委、成都无人机产业协会等30余家企业发起成立“四川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联合38个省内高校,发起成立四川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承担退役军人的培养培训任务。

紧盯四川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需要,打造技术创新服务高地

一是打造应用技术积累创新平台。先后成立四川省模具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航空电子应用技术等2个校企联合创新基地和智能控制技术等6个创新平台。二是填补四川无人机领域标准空白。主持编制成都市无人机服务规范(四川省首次编制)、研制翼龙无人机执照体系和手册标准。三是紧扣行业新技术开展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68项,获授权专利329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四是引入智能制造国际先进技术。与瑞典海克斯康公司,共建数字化几何测量公用服务平台;与瑞士GF公司共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助力航空与精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应用技术创新。

自“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学校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深度融入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5+1”现代工业体系和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和任务。紧跟航空尖端军事装备制造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一是根据尖端战机需要设置新专业。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先后开设数控技术、复合材料工程技术、航空材料精密成形技术、发动机装试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二是根据航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围绕航空全产业链,初步构建了覆盖“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产业技术链需要的专业集群,全校50%以上的专业直接服务航空产业链。紧贴航空尖端军事装备保障需要,培育航空技术士官培养基地一是军地协同建设航空尖端军事装备保障专业。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士官学校,先后与空军、海军和武警部队联合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二是军地协同创新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与空军、海军和武警部队分别建立军地分段(“2.5+0.5”)的“双主体、五共同”军地协同育人模式。三是军地协同落实军人育训政策。完善士官生军政素养培养方法和措施,编写《士官生军政基本技能与考核大纲》。紧扣四川“5+1”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产教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一是组建航空职教集团。在“西南航空产教联盟”基础上改组成立由全国54家航空企事业单位和军队院校参加的“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二是成立汽车产教联盟、无人机产业联盟。联合成都市经信委、成都无人机产业协会等30余家企业发起成立“四川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联合38个省内高校,发起成立四川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联盟,承担退役军人的培养培训任务。紧盯四川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需要,打造技术创新服务高地一是打造应用技术积累创新平台。先后成立四川省模具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航空电子应用技术等2个校企联合创新基地和智能控制技术等6个创新平台。二是填补四川无人机领域标准空白。主持编制成都市无人机服务规范(四川省首次编制)、研制翼龙无人机执照体系和手册标准。三是紧扣行业新技术开展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68项,获授权专利329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四是引入智能制造国际先进技术。与瑞典海克斯康公司,共建数字化几何测量公用服务平台;与瑞士GF公司共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助力航空与精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应用技术创新。

文章来源:《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skxygcjs.cn/qikandaodu/2021/0127/607.html



上一篇:智能化引领油服行业变革
下一篇:浅论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投稿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编辑部|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版面费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